足球比分直播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 宣传教育 > 社会宣传

加强监管 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甘肃整治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2019-09-09

2019-09-09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各界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正面典型,生动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广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特撰写10篇典型案例文章,以期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祁连山是甘肃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早在1988年就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整改。在中央有关部门督促下,甘肃省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情况没有明显改善。

  2017年6月,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后,甘肃省紧盯突出问题,全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见效,相关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深入反思检讨,找准问题根源,认真汲取教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党政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甘肃省委主要负责人指出,发生这起生态环境破坏典型问题,说明我们对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学习的系统性、理解的透彻性、贯彻的自觉性上还有很多欠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四个意识”树得不牢固,政治站位不够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祁连山生态地位的极端重要性,没有真正把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看成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没有真正从树牢“四个意识”、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的高度抓好有关重要指示精神的有效落实。二是新发展理念贯彻不充分,正确导向落实不够坚决。三是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担当作为不够有力。四是职能作用发挥不得力,审核把关不够严格。

  通过深入反思,找准问题根源,认真吸取教训,甘肃将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坚决彻底抓、用心用力抓、持续深入抓,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尤其在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发生之后,甘肃省对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再次展开“回头看”。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赴祁连山保护区实地督促指导整改工作,并召开全省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议,通报“回头看”发现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整改落实工作,确保抓细抓实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紧盯突出问题,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方案,全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见效

  针对《通报》提出的问题,甘肃省成立了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等会议,深入一线实地指导调研,制定了《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方案》。对整改工作实行“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报告”的工作机制,出台了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水电站关停退出整治方案、旅游项目设施差别化整治和补偿方案,扎实推进问题整改落实。经过努力,目前祁连山保护区问题整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面关停退出保护区探采矿项目。为了推动整改工作,甘肃省政府成立了矿产资源整改组,制定了整治方案,相关负责人30余次深入相关市县实地检查调研、走访座谈,及时掌握矿业权分类退出的第一手资料。先后下发通知,坚决停止各级各类保护区内矿产勘查开采活动和审核审批工作。积极探索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法理依据,在深入考察调研、面对面征求矿业权人、自然资源部门、相关市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坚持“共性问题统一尺度,个性问题一矿一策”整治原则,在以冻结方式全面停止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注销式、扣除式、补偿式3种差别化方式,全部退出了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

  保护区水电开发项目完成阶段性整改。甘肃制定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关停退出整治方案》,作为开展水电开发项目整改的依据。在整改过程中,对在建水电站采取“一站一策”分类整治。对于关停的水电站,不但拆除了现场的所有设施,还对引水枢纽、支洞、厂房等周边场地进行清理,并恢复了植被。

  依法依规整治旅游设施。甘肃省通过全面排查清理,摸清了祁连山保护区内的旅游项目底数,共有旅游项目25项,其中核心区、缓冲区5项,实验区20项。摸清底数后,制定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设施项目差别化整治和补偿方案》,明确了祁连山保护区旅游项目差别化整治的原则和政策界限,即对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旅游开发项目和设施,坚决予以关停退出,限期拆除,并实施生态恢复;对实验区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违规项目和设施,停止建设或使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逐一排查梳理,分类提出解决办法;对实验区证照齐全、前期工作完备的旅游项目评估达标的,允许继续经营,但需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环境容量等法规,强化环境监管。对评估不达标的,停止建设或使用,限时整改。并出台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旅游项目差别化整治措施清单》,逐一明确了25个旅游项目的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此外,还通过实地督查、跟踪督办、下督办单等方式,确保整改措施落实见效。

  整治草原超载问题。在《通报》发布后,甘肃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修改内容22处,严格与上位法保持一致。制定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林草“一地两证”问题整改落实方案》,调查核实保护区林权证与草原证重叠面积567万亩,完成了林草“一地两证”问题的整改。将保护区8县1场所有草原纳入了新一轮草原奖补政策范围。积极稳妥推进保护区内生态移民,有效缓解人类活动对保护区带来的影响和扰动。

  加强环境监管,打击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活动。《通报》发布后,甘肃省相关部门加大对企业环境守法情况的暗查检查和执法力度,将祁连山地区522家重点工业企业纳入各地年度环境执法工作计划,基本信息全部录入《甘肃省环境监察移动执法信息平台—企业档案系统》,并开展多轮次暗查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处。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全面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监管

  在整改过程中,甘肃省注重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以更好地保护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一是健全理顺管理体制,《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已经专家论证通过,编制印发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甘肃省片区实施方案》,挂牌成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祁连山22个保护站和18个森林派出所全部上划甘肃省林草部门管理,理顺了祁连山保护区管理体制。二是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了《甘肃省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施方案》,于2017年11月完成了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三是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定《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版)》,严禁纳入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范围的10个县发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四是积极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各项改革试点,制定《祁连山地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编制完成祁连山地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定《甘肃省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方案》。五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制定《甘肃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实施意见》,推进祁连山地区黑河、石羊河流域开展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属超大型自然保护区,单靠人力进行监管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甘肃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建立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着力打造高效能、信息化、多方位、全覆盖的长效监管体系。例如,张掖市生态环境局建立起了以“一库八网三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立体化监管模式,通过对各类环境要素监测数据有效集成,可以对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草原等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开展常规监测、生态调查和动态评估,有效提高了生态环境全面监管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中央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事件进行通报,严厉指出了问题之所在,深刻剖析了问题发生的根源,对各地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次深刻警醒和有力鞭策。这一事件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各地党政部门必须增强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完善制度体系为保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必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举措办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足球比分直播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